專科更“專”引領多學科并肩發展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歷經65年,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壯大成集醫療、教學、 科研、預防、保健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去年,一座全新的醫療急救綜合樓在香港路上拔地而起,醫院也迎來跨越 式發展的重大機遇,優質醫療全面升級,朝著國內一流醫院全力邁進。
市六醫院在精耕重點學科建設的同時,更是將“人才引進”戰略作為醫院發展的根本,著力將醫療質量、學術研究、精細化服務推向新的高度,以實際舉措落實貫徹健康中國戰略,為老百姓的健康幸福保駕護航。
普外科:“微”技術“大”身手
普外科是武漢市中部醫療服務中心省級臨床重點學科,武漢市衛計委市級臨床醫學重點建設專科,武漢市教育局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學科導師張應天教授是江漢大學終身教授、著名外科專家、首屆“中國醫師獎”得主。在他的帶領下,普外科一直保持著優良的學習傳統。每月兩次的讀書報告會堅持了近30年,成為全科醫生了解國外文獻,交流臨床經驗的學術平臺。大外科主任劉文教授談起讀書報告會時多次感慨,“小小報告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人才。
今年8月初,武漢醫師協會老年外科分會落戶市六醫院,張應天教授出任名譽會長,劉文教授擔任會長。成立大會上,劉文說,高齡患者并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做外科手術就像是走“獨木橋”,容不得半點閃失,醫生要慎之又慎,精之又精。三年來,普外科成功為高齡患者施治非心臟手術近兩百余例,今年7月,身患11種基礎疾病,76歲高齡的陳婆婆突發化膿性膽管炎,肝膽外科團隊制定精細化的治療方案成功為其手術,挽救了她的生命,也再次證明了“六醫”實力。
今年,醫院從全國百佳醫院柳州市人民醫院引進肝膽外科專家袁林主任醫師,他的加入讓久負盛名的普外科如虎添翼。袁林針對開展肝癌手術有著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柳州,他每年為患者實施肝癌切除手術逾百例,被患者譽為“柳州一把刀”。
普外科下設胃腸外科、肝膽外科、甲乳外科以及ICU(重癥監護室),胃腸外科對Ⅰ、Ⅱ期胃癌治療5年生存率分別達到100%和90%,部分病例已存活20年以上。并早在1996年,開展無張力網片治療疝氣,至今已超過5000多例;肝膽外科開展的腹腔鏡下的各類手術均領跑全省,膽囊切除、肝腫瘤切除,巨脾切除門奇斷流治療門脈高壓癥、胰十二指切除術等均有較高造詣,深受患者的一致好評;甲乳外科更是以“微創”馳名業界,其中,甲狀腺癌、乳腺癌手術清掃淋巴結數目全國領先,傷口僅有2至3厘米,真正將“微創”做到了極致,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呼吸內科:“讓每一個病友暢快呼吸”
作為武漢市衛計委市級臨床醫學重點專科,武漢市教育局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呼吸內科在發展過程中構建了血管介入、呼吸內鏡、慢阻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肺部腫瘤等9大亞學科,在業界享有盛譽。
科室開展的血管介入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咯血、肺栓塞、肺部腫瘤、血管畸形、肺動脈高壓等呼吸系統疾病均有著顯著的效果。在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選擇血管介入局部灌注化療的占65%,術后副作用小、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延長生存期這三大優勢成為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在全省范圍內,是最早開設電子支氣管鏡技術的科室,目前開展了常規支氣管鏡檢查、氣道狹窄治療、氣道取異物、氣管內腫物切除術、支架植入等。近年來,該院內鏡診治量突破2000余例,內鏡也因準確確診和因癥施治被醫生譽為“第三只眼睛”。
呼吸內科還在全國率先推出“三位一體”的慢阻肺康復診療方案,即門診發現異常,送住院,開家庭醫囑,完全實現“門診—病房—家庭”一體化管理,為眾多患者實現了“暢快呼吸”就診目標。
針對長期受慢性阻塞性肺病折磨的病友,在定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心理治療”和“肺康復”。除了在心理上給予病友鼓勵和支持以外,還有詳盡的肺部訓練計劃:鍛煉肺功能,加強四肢的運動,增強體能和各器官功能。
近年來,患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病人急劇增加。呼吸內科針對性的開設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亞專科,收治病人總數在全市居首位。經過五年隨訪和監測,病人夜間睡眠質量有了明顯改善。“讓每一個病友都能暢快呼吸,是我們最大的追求。”呼吸內科主任李承紅教授在采訪中多次提道。
引進專業人才帶動“小學科”快速發展
這幾年,醫院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廣納業界資深人才,為他們提供優質平臺,良好待遇,制定共同發展的目標。
血液科病區負責人,38歲的毛漢文博士就是“人才引進計劃”中的一員。曾經一位年僅32歲患上了巨脾癥的李先生,就是毛博士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根據脾靜脈擴張不明顯這一微小跡象,斷定李先生并非是肝硬化引起的脾臟腫大,推翻了外科行切脾手術的方案,經骨髓活檢和血液基因檢測,確診為骨髓纖維化引起的脾大。他向記者坦言,選擇六醫院,就是看準了他的后勁與未來。隨著無菌層流床,血漿分離機等設備陸續到位,淋巴瘤、血液腫瘤化療等技術的開展,毛博士有信心帶領科室進入“快車道”,進入市級醫院的前列。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彭一鵬也是人才引進計劃中的一名悍將。上月,“120”急救送來的一位51歲的腦出血病人,送來時已經昏迷。彭一鵬和他的團隊在短時間內為其行鉆孔引流,病人很快轉危為安。說起當時手術簽字時的場景,彭一鵬直搖頭:病人“命懸一線”,家屬還一直猶豫,“很多病人的生命就是耽誤在家屬的猶豫中”。
在協和醫院進修的田學濤是醫院引進的胸外科專家。讓他下決定到六醫院工作,就是被醫院良好的平臺和濃郁的學術氛圍打動。到醫院后的第一臺手術是急診手術,他為連刺六刀的王先生打開胸腔,修補右肺,2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終于將病人救回。目前,胸外科開展的重癥肺挫裂傷,開放性血氣胸、多發性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肺葉切除、食管癌根治術、胸腔鏡肺大泡切除等業務,受到了患者一致好評。